2016年5月23日 星期一

黑枕藍鶲

r_MG_5764黑枕藍鶲
[英名]:Black-naped Monarch
[學名]:Hypothymis azurea
[科名]:王鶲科
[別名]:染布鳥
[特徵]:台灣特有亞種,體長15公分,雄鳥頭至頸部、背部、上胸大致為藍色,背部略帶灰色,上嘴基部內側黑色,後頭有一黑斑,前頸下部有一黑色細橫帶。腹以下灰白色。雌鳥頭至頸部灰藍色,上嘴基部內側黑色。背部大致為灰褐色,翼及尾羽略帶藍色。胸暗灰藍色,腹以上灰白色。
[習性]:棲息於雜木林、果樹林或竹林,多活動於濃密且蔓藤糾結之叢林裡,性活潑好動,飛翔快速卻不遠飛,常棲止於小樹枝上,發現飛蟲則追捕獵食。鳴聲清脆宏亮。營巢於小樹枝椏上,極精緻,呈倒錐形,以細草根、草葉、樹皮纖維或或苔蘚構成,外壁以蜘蛛網編織而成。

r_MG_5374

r_MG_5453

r_MG_5456c

r_MG_5471

r_MG_5592

r_MG_5754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東方毛腳燕

r_MG_3885東方毛腳燕
[英名]:Asian House Martin
[學名]:Delichon dasypus
[科名]:燕科
[別名]:煙腹毛腳燕、毛腳燕、岩燕
[特徵]:體長13公分,頭部及背部大致呈藍黑色且有光澤,腹面呈灰白色,腰上有明顯的白色覆羽,翼羽和尾羽黑色,尾略分叉,呈魚尾狀,其最大特徵為腳與趾上佈滿白色的羽毛。雄鳥和雌鳥同色。
[習性]:常在山谷上空成群覓食,可持續良久。外形似小雨燕,但翅膀較寬,拍翅滑行也較緩慢。繁殖期為4~7月,啣泥築巢於山谷峭壁間或橋樑下,冬季則有降遷之行為。
[分布]:分布於中高海拔,為燕科中分布較高的一種,可達海拔3400公尺。

r_MG_4218

rr_MG_3907c

rr_MG_4045c

rr_MG_4052c

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

生態攝影-金蛛

d_MG_6305中形金蛛
英名:Argiope aetheroides
學名: Argiope aetheroides
科名:金蛛科 Araneidae
俗別名:蟲蝕痕金蜘

(金蛛科 / 金蛛屬)雌蛛體長13-17mm、雄5-6mm,頭胸部具銀白色長毛,腹背略呈五角形,黃色,背上有黑色的橫紋帶,中間及腹末的橫帶較寬,底色橙紅色內有黑、白的斑紋排列,常見於低矮的草叢或牆角結圓形的網,習慣停駐圓心,前後步足張開合併呈4條,網上常有隱帶。
有關蜘蛛網上隱帶作用,目前研究尚非十分確定,但主要可歸納幾點功能:隱帶可增加網子強度、反射紫外線用以吸引昆蟲而捕食、隱藏身體、避免被鳥類等較大型動物因視覺不易而破壞網子與吸引異性以增加繁殖機會等等。若蛛的隱帶變化更複雜,一般呈鋸齒狀,圓型。本屬有6種,本種又稱蟲蝕痕金蛛,腹部型態接近「五角型」,與近似的長圓金蛛「長而橢圓」不同,普遍分布於低中烸拔山區,成蛛遇到騷擾會掉落地面裝死,習性敏感。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約13 ~ 22 mm。背甲銀白色,具有灰褐色毛,酒精浸製標本則有明顯放射狀的斑紋,狀如蟲蝕痕。胸板黑褐色,幾乎被放射狀黃斑所填滿。各步足深褐色。腹部五角形,兩肩有突起。背面為黃白底色,中間有一條寬大夾雜紅黃圓斑的黑褐色橫帶,另外末端還有三條較窄的橫帶,色彩非常豔麗。腹部腹面的黃色條紋,呈中斷為左右兩半的「井」字紋,後端達絲疣外側;在二條黃色縱帶間還有六個排成放射狀的小黃斑。雄蛛體長約5 mm。背甲污黃色;胸板黃色,有白色中央斑;各步足深褐色,第I、II步足特長。腹部長卵形,背面灰褐色,無明顯斑紋;腹面黑褐色,絲疣前方有二條黃色縱紋。

d_MG_6308

d_MG_6340

d_MG_6344

2016年5月9日 星期一

紅嘴山鴉(Red-billed Chough)

r_MG_3125紅嘴山鴉(Red-billed Chough)
英名:Red-billed Chough
學名:Pyrrhocorax pyrrhocorax
科名:鴉科
別名:紅嘴老鴰、紅嘴烏鴉
特徵:嘴、脚紅色,通體黑色具藍色金属光澤。雌雄羽色相似,全身羽毛純黑色具藍色金属光澤。
習性:一般棲息於較開闊的河灘地、山坡耕地、平原耕地山間溝坎、半荒漠草地等處。
分布:於歐洲西部、南部和東部地區、地中海沿岸、亞洲西部和南部地區、非洲北部和東部地區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內蒙古、新疆、河北、河南、山西、寧夏、甘肅、青海、陝西、四川、山東、西藏、雲南等。

r_MG_3153c

r_MG_3248c

r_MG_3379c

r_MG_3428c

2016年5月4日 星期三

百部(蔓生百部)

f_MG_2652百部
英名:Tuber Stemona、Stemona
學名:Stemona japonica
科名:百部科
別名:蔓生百部,婆婦草,藥虱藥
多年生草本,高60~90厘米,全體平滑無毛。根肉質,通常作紡錘形,數個至數十個簇生。莖上部蔓狀,具縱紋。
葉通常4片輪生;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9厘米,寬1.5~4厘米,先端銳尖或漸尖,全緣或帶微波狀,基部圓形或近於截形,偶為淺心形,中脈5~9條;葉柄線形,長1.5~2.5厘米。
花梗絲狀,長1.5~2.5厘米,其基部貼生於葉片中脈上,每梗通常單生1花;花被4片,淡綠色,卵狀披針形至卵形;雄蕊4,紫色,花絲短,花藥內向,線形,頂端有一線形附屬體;子房卵形,甚小,無花柱。
蒴果廣卵形而扁;內有長橢圓形的種子數粒。花期5月。果期7月。
分布: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西、安徽、浙江、江蘇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4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山坡草叢、路旁以及林下。塊根可入藥,有毒性。外用可驅除蚊蟲,內服有止咳的功能。

f_MG_2646

f_MG_2649

f_MG_2654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錫嘴雀(Hawfinch)

rr_MG_5222c 錫嘴雀
英名:Hawfinch
學名:Coccothraustes coccothraustes
科名:雀科
別名:臘嘴雀
特徵:體長18公分。體胖的偏褐色雀鳥。嘴特大而尾較短,具粗顯的白色寬肩斑。雄雌幾乎同色。地面以雙足向傾前方跳躍或在樹枝間橫向行走。在繁殖期臘嘴雀雄鳥嘴喙呈灰色金屬光澤,有錫的質感,所以中國大陸又稱為「錫嘴雀」。成鳥具狹窄的黑色眼罩;兩翼閃輝藍黑色(雌鳥灰色較重),初級飛羽上端非同尋常地彎而尖;尾暖褐色而略凹,尾端白色狹窄,外側尾羽具黑色次端斑;兩翼的黑白色圖紋上下兩面均清楚。虹膜-褐色;嘴-角質色至近黑;腳-粉褐。
習性:成對或結小群棲於林地、花園及果園,高可至海拔3000米。通常懼生而安靜。
分佈:繁殖於中國東北,遷徙經中國東部至長江及西江的集水處以及東南沿海省份越冬。越冬在東南沿海省份,有迷鳥至臺灣。

rr_MG_5185

rr_MG_5229c

rr_MG_5310

rr_MG_5916c

rr_MG_5114c

rr_MG_5123

rr_MG_5125